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3年12月19日 15 版)
对话人:
本报记者 王君平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主任 王 炼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 查德忠
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学杰
一 问 推行标准化有何背景
一些国家在争夺我传统医药标准的主导权
记者:中医药实行辨证论治,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。个性化的中医药,能走标准化的路吗?
查德忠:个性化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,毫无章法。归根到底,个性化的诊疗也有一定之规。
王炼:中医药标准化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。周边一些国家有意淡化中医药起源于中国的历史,用所谓的东亚医学概念来取代中 医药,有意混淆我国中医药的知识产权。他们通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机构或担任职务,与我抢占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高点;通过国际提案,与我争夺传统医药标准的话语权、主导权。
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,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,提高忧患意识、风险意识,瞄准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,努力把中医药标准制定好、修订好、执行好、推广好,为有效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优势。
同时,现在人们思想观念、健康理念、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健康需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所以,中医药发展也要与时俱进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,充分运用标准化这一现代技术制度和方法,不断丰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理论和实践。
记者:如果把中医药比作脚的话,标准就像是一双鞋。为了能穿上标准化这双鞋,会不会削足适履,为标准化而标准化?
查德忠:标准和规范不能扼杀个性化的诊疗。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,中医药与现代技术如何进行衔接?我们绝对不能为了标准而标准,为了标准而改变中医本身固有的本质,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。
韩学杰:标准是技术整合凝聚的结晶,它不仅可以将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标准这个载体固定下来,还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,在实践中推广应用。
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,中医药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,而是推荐标准。在临床上,如果觉得标准化的鞋子穿不上,可以不穿,没有必要削足适履。
二 问 谁来保证科学性权威性
严格程序设置,开门定标准,不搞一言堂
记者:中医药标准有何独特之处?
王炼:中医药标准是指中医药领域的各类技术规定,包括中医药医疗、保健、科研、教育、产业、文化、国际交流等领域制定的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等。
按适用范围不同,中医药标准可分为5大类: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行业组织标准、地方标准、企业单位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