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我支部组织开展“红色记忆 穿越惠州”第二季党员红色体验活动,通过扫码登录微信小程序,重走红色路线、参观红色景点、学习党史知识、重温入党誓词。
7月22日至23日,全体党员干部共9人到龙门县永汉镇低冚村红色点参观学习。低冚村地处永汉镇西部,相距永汉圩镇只有5公里。北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接壤,西与增城白水寨旅游区、从化温泉旅游区相连。牛牯嶂(包括低冚)有传奇色彩,有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事迹,还有见证这一革命历史的遗址。在胜利广场,广场上种有18棵木棉树,代表十八姓兄弟的义气与团结,而木棉树又称“英雄树”,寓意着革命武装力量战胜归来,在此列阵,庆祝大捷。据《低冚村史》记载,这十八姓结义兄弟的义气与冲劲,一直延续到了抗战岁月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,使低冚村涌现出一大批红色革命战士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低冚村红色底蕴深厚,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,红色资源非常丰富。据史料记载,1938年冬,以龙门最早的共产党人王达宏为首的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,在这里成立了“永汉大众救国会”宣传抗日救国;次年冬,在低冚村大围村民小组成立了龙门县中共领导的金龙大队,并开展了第一次武装革命。解放战争时期,低冚村爆发了远近闻名的低冚伏击战,为共产党抗战胜利打下了基础,也留下了大围祠堂、伏击战遗址、妇女夜校遗址、聚和堂宗祠和前阵哨岗等红色遗址。妇女夜校由女党员王丽等人创办,成立于1940年5月。夜校积极宣传中共主张和抗日救亡道理,发动妇女学习文化知识、为抗战工作互通情报、帮助救护伤病员和运送物资。低冚涌现出王达宏、李绍宗等众多革命儿女,并创下龙门革命斗争多个第一,1940年成立的龙门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;抗日战争期间龙门县第一个牺牲的革命烈士钟水容;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龙门县长李绍宗等。据了解,当年在低冚就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低冚伏击战。
走进低冚村,现场接受党性教育,在寻访红色足迹、聆听历史声音中传承红色基因、践行初心使命;通过重温入党誓词、重忆入党初心、追寻战士们参加过的革命战争等方式回顾党的奋斗历程,同志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,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。同志们纷纷表示,必须继续加强学习,与时俱进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。